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安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天坐馆,只要有需要时出诊即可。如此还能拿一份丰厚的养老银子。

    而宫中的太医,每年也不是专门在宫中呆着了,会安排他们到大魏朝其他各地去进行例行义诊,以此做为每年的官绩考核。同时也是让他们借此多接触一些病患,多发现一些病症,也好更好地为宫中贵人服务。

    虽然这样同仁医馆的进项会分了一半出去,不过有了朝廷罩着,也四平八稳了,也没什么事可让师徒俩操心的了。

    而且药厂出的药丸,官中每年也采购不少,有些还被定为供奉,那这一年下来光药丸就能卖不少银子。这药厂可没朝廷什么事。

    金秋十月,待傅紫萱的同仁医馆上了轨道之后,由魏元帝亲笔题词的“长山书院”京中分院也热热闹闹的开张了。

    仍是分了科举班和技能班两大部分。

    科举班仍是以收贫困学子为主。

    而技能班因各地开了多家惠民医馆,所以大夫奇缺。长山书院的技能班便收了四个班的药童。三个男班一个女班,都是京城及京郊一些贫困人家的孩子。

    技能班中还加开了一些别的班。

    而武学班都用不着清风云霁亲自出马,太子早早就送了好几个武功高强、又擅排兵布阵的人过来授课。完全是一副为军中储备人才的样子。

    一时之间,别说贫穷家的小子了,就是京中一品大员家的子孙都被送了来。

    只要是没心思读书的,平时只会走街窜巷、游手好闲的统统被家里打包送了来。

    能学好本事,在军中立功为家族争脸那是最好,若没那本事,送过来拘一拘性子,把一身臭毛病改了也能少拖些家中的后腿。不然就是跟太子的嫡系套套近乎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这个武学班最后竟人满为患。天天都有大堆的人挤在门口等着书院接收。

    武学班到最后竟开了七个班!为技能班中之最。

    后面还陆陆续续有家长把人送来。只是人太多了,便不再收了。只说等第一批出来再说。

    不少人便围着问什么时候再收第二期?非得要得个准信才肯回……

    后来武学班培养出来的人,大部分都被李义和李睿安排在军中效力了。打破了文者不会武,武者不通墨的传统。

    从长山书院武学班出来的这些人皆能看得懂兵法,又会排兵布阵,武功还过硬的军中好手。且对李义的新朝极为忠心,给李义的版图向外扩了好几倍不止。

    这些都是后话了。

    如今京中的这个分院,后来又另开了一个礼仪规矩班。

    这一个班是陈氏提议的。

    她如今主持着侯府的中匮,也是经常要跟人牙子打交道。家里缺人就叫人牙子领了人进来,有些学过规矩的便能很快上手,有些没学过规矩的就要费人费时来教。

    所以她就想,这京中各家各户时时都是需要人的,若是有这个班把人培养出来,借着长山书院的名头,培养出来的人,人品又信得过、为人又懂规矩,那各家用起来就更是放心了。

    这可是三全齐美的事,对书院、对学子们、对用人的家里,都是拍手称快之事。

    便跟傅天河和傅紫萱提了提,父女二人都觉得好。

    傅紫萱便把明亲王府中当初皇后赐下来的两位年老的尚宫请到书院做起了教习。

    两位老尚宫高兴地很,能不伺侯人,被派去做这样让人尊敬的教习,很是开心。便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地去了。

    后来这个班的学员都还没等教出来,就被京中大户提前上门来要人了。

    而且从长山书院出来的学员,都以签活签为主。若要签死契一定要学员们心甘情愿才行,不得逼迫她们。且这些人有了长山书院在后面,主人家也不敢随意打杀或是把人卖到那腌臜的地方去了。

    一时之间,很多人都把孩子往长山书院送。倒把牙婆们恨得咬牙。

    长山书院看着人多,便又添了她几个教习。几个教习便从来人中挑了一些品性良好的女子又开了几个班。

    因着傅天河如今已有爵位在身,长山书院已不再做成盈利性的书院了。

    不过就是不收贫困学子们的束脩,长山书院也没有亏钱,光京中各人士义捐的银子就花用不完了。

    傅天河让人把义捐的名字刻在书院的石墙上,太子李义义捐一万两的名字高高挂在最前头,明亲王李睿义捐八千两排在第二。

    那消息灵通的还能不捧着钱来?

    如此长山书院也迅速在各地开了十几间分院。

    收了各地贫寒学子无数。也为以后太子李义登基储备了众多人才,让李义又开创了一个大魏盛世。RS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